这是一篇总结类的干货文章,不了解超融合的看这里!企业传统IP架构想要转型的,看这里!
下面海域云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传统架构与超融合架构对比,分别都有哪些优缺点?
架构特点
传统基础架构:集中式,复杂或较复杂;
超融合架构:分布式,互联网+,极简;
市场趋势
传统基础架构:市场萎缩,尤其是SAN/NAS存储市场;
超融合架构:市场发展快速,未来5-10年数据中心核心架构;
所支撑的业务架构
传统基础架构:传统业务应用架构,I/O集中式处理模式;
超融合架构:从传统业务架构到互联网架构,从集中式到分布式都支持;
性能
传统基础架构:随着访问集中存储的服务器越来越多,性能瓶颈将日益凸显;
超融合架构:不存在性能单点问题,用于解决系统性能问题;
可扩展性
传统基础架构:存储架构限制,纵向扩展;
超融合架构:计算+存储同时横向线性扩展;
可靠性
传统基础架构:存在单点架构,且依赖于硬件可靠性,仍旧要人工恢复;
超融合架构:分布式一切,软件保障的自动恢复能力;
可用性
传统基础架构:同城和异地容灾都要额外的方案保障,方案和架构都很复杂;
超融合架构:内置多中心容灾方案,一键配置,开箱即用;
虚拟机整合比(密度)
传统基础架构:通常计算资源充足,但存储能力不足,整合比低;
超融合架构:计算和存储资源都不存在瓶颈,整合比高出1.5-2倍;
安装部署
传统基础架构:复杂,虚拟化、服务器和存储等都需单独安装配置且考验兼容性,数量多就更加复杂,至少3-5天;
超融合架构:无论节点数量多少,一键式初始化过程,只要30分钟业务系统即可使用;
管理维护
传统基础架构:Hypervisor、服务器、存储等都需要单独管理,还没包括备份、容灾等额外管理模块;
超融合架构:统一界面,一键式管理;
跨数据中心运营
传统基础架构:不支持,或需要大量二次开发工作;
超融合架构:内置多中心管理和容灾管理能力;
采购模式
传统基础架构:大量集中式采购,超买现象严重;
超融合架构:按需购买;
总体拥有成本
传统基础架构:不仅显性成本(服务器+存储的硬件和虚拟化软件)高,而且隐性成本(备份、容灾、存储分层、管理等软件的授权)更加不确定;
超融合架构:性价比高,一次购买所有功能具备,开箱即用;
空间/能源
传统基础架构:占用大量空间,至少20几U高,能耗高;
超融合架构:空间节约90%,能耗节约60%-70%,绿色节约;
机房标准
传统基础架构:无标准,尤其增加虚拟化之后,设计和布线更加复杂;
超融合架构:互联网数据中心标准化设计和布线;
升级维护
传统基础架构:离线操作;
超融合架构:在线维护,硬件热插拔;
软硬件支持
传统基础架构:各个厂商分别支持,出问题扯皮现象严重;
超融合架构:单一厂商支持,包括虚拟化、计算和存储层;
总结:
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超融合与边缘计算紧密结合,既可以作为行业私有云或者区域的专有云,也可以成为总部数据中心与边缘计算之间的雾计算单元,适用的行业广泛,匹配很多业务场景,不断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